当前位置:耽美小说网 > 古代架空 > 农妇山泉有点田 > 第48章 春耕

第48章 春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概是因为日子过得太充实了, 以至于周敏已经很久没有想起齐老四这个人了。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 她甚至微微愣了一下。

    然后不由自主的站住了脚,听了一会儿, 才明白原来是齐阿光回来过年,却没带齐老四和赵金翠, 齐老四的三个孩子跑到齐阿光家里去闹。据说年前就闹了几次,不过现在齐阿光要走,就闹得更大了。

    周敏听见一位妇人道,“说是替齐老四讨公道,我看也不关心他死活,只说是要他这一年做工的工钱……大伯公和九叔公做主,齐阿光也不好做得太绝咯, 最后给了几两银子完事。”

    “说是放在外头帮忙看店,谁知道到底怎样?真是造孽……现在连自家孩子都不管,以后恐怕更没人问一声了。”另一位妇人道,“不过做出那等事情, 也怨不得阿光狠心。只是可怜了我们阿吴。”她是吴家的媳妇, 说起来是吴氏的堂嫂。

    “要说阿吴也是挺可怜的,摊上这么个人,我看那三个孩子也不像是有良心的, 下半辈子不知道怎么过。”又有一个年轻媳妇笑道, “你们好歹是娘家,难道就不说句话?”

    “我们能说什么?”吴家媳妇叹气摇头,“阿吴自己立不起来, 我们娘家人要撑腰也是有心无力。老齐家的孩子不念着她,她却是舍不得孩子的。怎么说都是那副样子,看得人生气!”

    一行人叹惋了一番,也不过是看着别人的热闹,然后就各自散了。

    周敏一开始觉得这多少跟自己有些关系,但转念想想,齐老四在的时候,吴氏的日子就很好过么?对她来说,从前现在,不过一个"忍"字。至于忍的对象是谁,无关结果。

    不过,齐老四教出来的孩子,果然跟他一样,精明又薄情。今年既然是这个结果,只怕以后齐阿光年年只会给点钱把人打发了。至于齐老四的死活,根本没有人会在意。

    不过,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

    以齐老四的精明算计,还有他的身家,周敏很怀疑,涉及自家的那一次,绝不是他第一次去算计别人。既然如此,想必最后这个结果,他也应该早有准备。

    不过,他是罪有应得,但他的家人虽然很难说有多无辜,但毕竟跟这件事没什么关系。因为周敏这只蝴蝶的小翅膀一扇,他们的人生就变了个样子。冲着这一点,如果齐世彬兄妹安分一些,将来有能搭把手的地方,周敏绝不会吝啬。

    周敏一边转着这些念头一边往前走,冷不防听见有人叫自己,“敏敏!”

    她抬头一看,见是小铁匠,便笑道,“五哥,好巧,我这正要去你家呢!”

    周敏老早就想重新弄一口大锅,去年冬天请人干活儿的时候,煮饭的锅还是从冬婶家扛过去的,好在冬婶阖家人也都在那边吃饭,没耽搁什么。但那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周敏便找小铁匠重新定做了一口大铁锅,还是十八印的。

    除此之外,搬新家之后,烧火的炉子周敏不打算像之前那样用砖头来砌,所以也必须要再打个炉子。

    这两样东西都很麻烦,主要是用到的铁很多,即便是铁匠家,一时也难凑出来。而且工艺也较普通的东西更加复杂一些。

    尤其是那口大锅,不管什么东西,一旦大了难度就会跟着提高,村里开窑烧缸时,大陶缸一窑往往只能出一两只。这大铁锅打起来自然也更麻烦。所以直到搬了家,东西都还没好。

    这不周敏就亲自过来问了。

    小铁匠连忙道,“你来得正好,我这也是打算去那边叫你过来看呢!”

    “那正好,过去看看。”周敏道。

    这里距离小铁匠家就几步路的距离,没一会儿就到了。小铁匠站在院子里道,“敏敏好容易来一趟,进屋去坐着喝口水歇歇气?”

    “这才几步路,歇什么气?”周敏道,“我先去看看东西。”

    “对。”小铁匠搓了搓手,这才把人往作坊里带。这里常年烧着炉火,非常燥热,周敏一进门,就只觉得一股强烈的热意扑过来,仿佛立刻就能把人点着。即便天气还冷,这个环境也不会让人觉得舒适。

    好在锅和炉子就摆在门口,估计也是等她来看。周敏检查了一下,见没什么问题,便道,“很好,回头我叫人过来抬。”

    “还等什么回头?”小铁匠道,“我再叫个人,顺道给你送过去得了,省得多跑这么一趟路。”

    说着就走到门口,扬声叫道,“齐阿军,在家吗?”

    “在呢!什么事?”齐阿军很快回答道。

    他们两家同样在隔壁,这会儿小铁匠走出去,两人说话的声音就听不见了。周敏也不在意,又将炉子仔细检查了一遍。不过现在也看不出什么来,要等糊好了之后烧起来看看才知道如何。

    一台好的炉子,要通气,燃烧充分,散热快。这样只要炉子烧起来,整个房间都是暖和的,不会比空调差什么。

    等她看完出来,小铁匠和齐阿军也已经商量好了,两人当即过来将铁锅和炉子抬上,跟在周敏身后往齐家山去。不愧是年轻人,体力好,即便扛着重物,也不影响两人同周敏说笑。

    周敏平常除了那几个小姐妹之外,跟村里的年轻人们往来不多,关系自然也没多亲近。这会儿两个年轻小伙子着意在他面前表现,说的都是他们上山打猎的趣事,其中颇多夸张之处,周敏就当是听评书了。

    对周敏来说,这两人的表现不算太殷勤,顶多只是一种在女性面前不自觉的粉饰自己,算不上大问题,所以根本没往心里去。

    到了家门口,两人将东西放下,她才道,“劳烦五哥进屋喝口水,稍等一会儿。既然过来了,那我顺便就把钱给你,省得回头再来回跑。”

    “成。”小铁匠牙一咧,答应得很痛快。

    正愁找不到理由进屋呢!

    哪知进了屋才发现,齐老四的三个孩子,连同吴氏在内,居然都在这里。

    齐家虽然是建了新房子,木板房承重能力更强,所以屋子比之前的土墙房更加高大,但为了方便储存一些杂物,却又将尖顶的地方用木板隔出来做了阁楼——这还是因为工匠都是邱五爷特意请来的,才会这门技艺。

    再加上考虑到这里要烧炉火,屋子太大,取暖效果就不那么好了,所以屋子也隔得稍小了一点。如此两边一压缩空间,这屋子不免就显得稍有些逼仄。齐家三个人再加上吴氏四人,便挤得满满当当,周敏带着小铁匠和齐阿军进来,简直有种无处落脚的局促感。

    “啊……敏敏回来了。”吴氏见了她,忙不迭的站起来,面上的神色比他们这三个后来者更加局促,有些不安的道。

    “四婶来了。”周敏回过神来,笑着道,“阿妙和阿金也来了。你们坐,不用管我。又朝齐老三道,我请五哥和阿军哥帮忙把炉子和锅都抬回来了,爹你先去安置一下吧。”

    说着就进了屋。

    齐老三也跟着站了起来,对吴氏道,“弟妹你先坐。”然后又招呼着小铁匠和齐阿军出去了,先将大锅安在了灶台上。

    至于炉子,因为每天都要烧很久,长期处于高温之中,即便铁的熔点很高,但天长月久总会损耗,所以不但分成内外两部分,而且还须得在炉胎内部糊上一层黄泥,如此不必直接接触火焰,可以极大的延续炉子的使用寿命。所以在糊好晾干之前,暂且搁在了门外的棚子里。

    明眼人都知道齐家现在不适合待客,所以将锅架好之后,小铁匠便主动道,“三叔,那我们就先回去了。回头装炉子的时候要是有什么事,就言语一声。”

    传统的炉子除了炉身之外,还有最要紧的烟道。如果能够直接将烟排出去,屋子里就清爽多了,也不必担心冬天紧闭门窗会出事。所以炉子的设计就是直接在炉身做出分离,然后再用圆管接在上面作为烟道,从窗户或者屋顶将烟排出。

    因为铁很贵重,所以烟道通常都是由两截组成。下面靠近炉子的地方因为常年高温,只能用铁,顶上这一段却多是用其他的金属,铝和锡一类,直接用木管的也有。

    而接烟道同样是个技术活儿加体力活儿,齐老三一个人很难做到,肯定要叫人帮忙。

    齐老三心情复杂的答应了一声,见周敏拿钱出来交给小铁匠,对两人真正的目的懵然不觉,心情不由十分复杂。

    实际上,当初齐老三请众人做见证,说出那么一番话,指向性是非常明显的。

    虽然他没有跟邱五爷正面相处过,但对方毕竟就住在齐家山上,而且有时候会来找周敏说话,所以他经常能够远远的看见。即便隔着一段距离,也不影响他感受到邱五爷过分出色的容貌和气度。

    在齐老三看来,周敏见过了邱五爷这等人物,哪里还有可能忍受其他普通平庸之人?

    石头是很好,但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被邱五爷完全压制着。

    偏偏邱五爷还对周敏如此看重,之前的那些事就不说了,从他主动到万山村来,甚至在齐家山上修建别院,齐老三便觉得自己心里那种不妙的预感,恐怕要成真了。

    邱五爷很有可能看中了周敏。

    这件事情齐老三想了很久,不说周敏如果打定主意他们根本就拧不过来,就说邱家的势力,如果真的登门开口提亲,恐怕也是绝对不容拒绝的。所以这件事几乎已经成了定局。

    既然如此,他也无谓继续做坏人,让周敏被别人戳脊梁骨,指责她忘恩负义、嫌贫爱富。毕竟周敏为齐家做的已经够多了,而他能为周敏做的,只有这一点无足轻重的小事而已。

    却没想到,邱家那边还没什么动静,临近几个村子倒是已经闻风而动,未婚小伙子们都在变着法儿的往周敏跟前凑。让他在哭笑不得之余,心情也有些复杂。他甚至会忍不住想,万一到时候周敏没选邱五爷,反而选了别人,那就闹了个大笑话了。

    思量间周敏已经将小铁匠送走,转回来见他站在院子里,便低声问,“爹,四婶他们来做什么?”

    齐老四跟齐老三这个当哥哥的不对付,没什么往来,他家里的人自然也都是如此。所以这冷不丁儿的跑来,让人怎么能不诧异?虽说这大正月里,来给亲戚拜年也说得过去,但周敏还是宁愿相信,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齐老三摇头,“也是才来,还没说到正题,你就回来了。”

    这么说,应该挺客气的?周敏了然。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现在他们家已经不是从前了,坐拥一整座山,冬天又大手笔的修了房子,开了地,明显是要大干一场的阵势,如果能够平平稳稳的发展几年,不说别的,至少在万山村里,跟齐老费家相提并论不成问题。

    国情就是如此,如果你是个普通人,自然就有人想压到头上来。但你表现得比他们都厉害,那态度自然就不同了。

    “那就去听听他们到底是为什么事来的吧。”周敏道。

    这可真是“腊月的债还得快”,之前去小铁匠家的时候,周敏还想着只要他们安分一些,以后必要的时候或许可以搭把手,没想到人家立刻找上门来了。

    虽然屋子里已经挤得很满,但再加上周敏一个是没问题的。

    大家挪了挪位置,就将她给加塞进去了。因为目前还没有炉子,所这会儿取暖是直接在陶盆里点的炭火。散热的效果和温暖程度都远不及炉子好,也只能勉强将就。好在那么多人挤在屋子里,也不显得冷。

    安氏拉着吴氏扯了一会儿闲篇,齐世彬才咳嗽了一声,说到了正题,“三伯,实不相瞒,今天这么登门,其实是有件事求你。”

    周敏现在都快被极品亲戚给吓成条件反射了,真怕齐世彬提出什么让大家下不来台的要求,却没想到,他要说的事还挺正常的,“三伯也知道,原先我爹给我订了一门亲事,后来他家要退,也就退了。但我是真心喜欢阿彩,阿彩也愿意跟着我,所以想请三伯做主,再替我去说和一番,将这门亲事重新定下。”

    居然是为这事。

    也是,提亲这种事,除了有媒人之外,还得有靠谱的男性亲长在,如此才显得男方家对这桩婚事重视。当然,这种重视更多的还体现在表礼上。所以之前齐老四亲自带着儿子去提亲,而且送礼也大方,婚事才能顺利定下。后来他自己出了事,这才黄了。

    而齐老三也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一来他是亲伯父,关系近,二来齐家这两年弄出了好大声势,在周边几个村子都是有名的,他肯作保,黄家估计也要给几分面子。

    齐老三沉吟了片刻,问,“你真是跟姑娘说好了的?”

    这俗话说得好,宁拆一座庙,不破一门婚,老辈人的想法无非是如此。尤其人家这还是你情我愿,为着齐老四那点儿糟心事才黄了,自然更让人可惜。

    齐世彬点头道,“年前她还来了一次家里,也是阿彩说,她爹娘其实对我也是满意的,只是我爹的事……她说倘若能请个说得上话的长辈帮忙说和,补全了脸面,事情也就容易了。咱们毕竟是一家子骨肉,我只能来求三伯成全此事。”

    周敏听到这里,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三个孩子都不想管齐老四了。

    开口求情容易,但真的把这个爹弄回来了,他们可就要一辈子生活在齐老四的阴影之下,不得出头了。人人提起来都不会有什么好话,更不要想结好的亲事。尤其是阿妙,她是女儿,受到的影响最大。

    但现在,齐老四如果能一直待在外头不回来,非但每年他们能多几两银子的进项,而且坏名声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毕竟那件事说到底跟他们几个孩子没什么关系。

    如果这回齐老三真的能够替齐世彬将这门亲事说下来,那后头的两个弟妹就基本上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了。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自己。

    周敏思量的时候,齐老三已经应下了这件事,“如果真是你说的这样,那这事也容易。这样,也不必挑日子了,就是初八这天,你跟着我走一趟黄家村。”顿了顿,又问,“表礼都备下了吗?”

    虽然是第二次去提亲,但礼物也不能轻了,免得让人认为抠门。齐世彬连忙点头道,“三伯放心,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我是立心要把阿彩娶回来的,这些东西早就备着。”

    “那就好。”齐老三点点头,道,“这件事很要紧,但你爹如今不在,家里的事你也要多费心。春耕的事准备得如何了?”

    “都已经请舅舅翻过了。”齐世彬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道,“就是不知道种什么好。”

    这么说,当然不是真的不知道种什么。既然舅舅已经帮忙翻地,齐老三这个做伯父的当然也要有所表示,毕竟这几个孩子都是他们老齐家的种,不能让外人帮着养活。

    周敏清了清嗓子,笑道,“这个容易,我们家过两天就要种土豆,你们也提前把地里弄好,到时候过来拿一袋种子回去种就是。”

    只提了土豆,别的却都没说,齐世彬不免有些失望。毕竟种子这种东西,即便自己家里没有,外头也买得到,然而如今谁不知道,齐老三家拿出来的种子,种出来的东西那就是比别人家都要好?

    但他面上还能绷得住,笑着道,“那就谢谢敏敏了,这会儿手里银钱实在不凑手,这种子钱等秋收之后……”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种子钱?”周敏道,“你们家现在这个情形,钱也该用在更要紧的地方,不必与我们客气。等过几年你们都成了家,日子好过了,到时候你就算不给钱我也不答应的。”

    这最后一句话虽然是调笑,却也杜绝了他们死乞白赖每年都想拿免费种子的可能。虽说现在的一句话做不得数,但至少让齐世彬知道,不能把他们当成傻子来哄。

    从始至终开口的人都是齐世彬,吴氏和其他两人更像是来壮声势的。

    把这一家人送走之后,周敏跟安氏一起去调黄泥回来糊炉子,便听她感叹,“阿彬要是能立起来,阿吴也就算是熬出头了。”

    周敏心道未必。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往往有很多面。齐世彬在外头表现得也算是进退有度了,但听说在家里动辄叱骂吴氏,对这位生母毫不客气。尤其如今齐老四不在,他成了一家之主,身上压力大,又自认为养活着一家人,脾气更是不得了。

    但这种事,从来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自己不愿意改变,别人是无论如何都使不上力的。

    别说是在这个出嫁从夫的时代,就是后世,也有不少处境跟安氏相似的人,像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症似的,就是不愿意改变这种处境,甚至还会主动替家暴男找理由,自己给自己洗脑。至于被孩子虐待却不愿让人知道,生怕给孩子丢人的老人,更是不计其数。

    从这种意义上说,安氏的命其实还不错,眼光也好。齐老三性子好,就算她经常犯傻也能容忍,甚至自有一套方法能管得住她,甚至安氏自己半点都没察觉到。所以即便是有那么个娘家,自己的性子也不比吴氏好多少,但安氏的日子却好过得多,盖因齐老三肯在她身上花心思下功夫。

    他们之间有没有所谓的爱情,周敏不知道,但感情必定很深厚,而且有能够彼此相互扶持、携手度过一生的决心与觉悟。

    有人说婚姻是一条船,男女两人各自坐在一头,所以中间必须要有些什么东西维系着两人,才能够保持住这艘船的平衡,不至于在风浪之中倾覆,平稳的驶向未来。

    成为齐老三和安氏的孩子,她和石头都是很幸运的,至少有人在这方面给他们做出了正确的示范。

    正月初八这一天,齐老三一大早起身,换了一套新衣服,然后上了齐世彬租的车,带着他去了黄家村,给他说和亲事。这一去就是一整天的时间,直到天快黑了,两人才回来。

    齐世彬亲自把人送到了齐家山这边,理由是他有车,不费劲。周敏和石头听见动静,走出门来看,见牛车上是空的,而且齐世彬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对齐老三也多有殷勤,就知道多半是成了。

    不过迎上去走到齐老三身边,周敏立刻皱了皱眉,“爹喝酒了?”

    “这种日子怎么可能不喝酒?不喝酒是要坏事的。”齐老三笑着说了一句,又叮嘱齐世彬路上小心,然后才让石头扶着进了门。

    坐下之后,他从安氏手里接过茶水,喝了一大口,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总算事情谈成了,没耽误事。”

    其实黄家的长辈是很讲道理的,这种事毕竟是齐家理亏,谁会愿意把女儿嫁给名声不好的人家?要是齐世彬将来赶根赶种,也学他爹那样在外头鬼混,日子还过不过了?

    所以齐老三跟黄星彩的父亲喝了一整天的酒,推心置腹,从眼前这件事扯到各自年轻的时候,最后又绕回来,这才总算让对方松了口,要看齐世彬的表现。礼物已经顺利留下,齐世彬再殷勤些,春耕的时候多过去走动帮忙,事情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

    惊蛰之后,便到了春耕的时节。

    齐家山已经被完全清理出来,在自己规划的各种各种项目落实之前,周敏决定在这些地里都种上作物。

    她倒是听说过,苜蓿,也就是俗称的三叶草,虽然长相大相径庭,但同样是一种豆科植物,既能做牧草又能作为肥地的材料。但是这个时代又没有种子店可以采购,就靠自己去搜集野生的种子,想要种满上百亩地,根本不可能。

    所以周敏决定先种一些豆类植物和红薯土豆花生一类不太挑土地的作物,主要也是为了肥地,收成多少不用太在意,就算品相一般,也可以用来饲养牲畜。

    重中之重的是之前已经耕作过一两年的二三十亩地,今年的出产全靠它们了。

    其实这些地说起来很多,实际上一家人耕种,勤勉些也完全可以胜任,不过为了省时间,周敏还是请了几个人,一天时间就将所有的土豆都种了下去。然后又用了一天的功夫,往剩下的空地里撒了不少豆子。

    自然,种子都是浸过泉水的。搬到这里之后,取用泉水就变得方便了许多。尤其周敏将自己的小楼建在了天坑旁边,然后用栅栏将包括天坑在内的一片地方圈出来作为院子,等闲不会有人到这里来,所以接水的木桶可以日夜放着,效率更高。

    不过土豆种的时候还施肥了,豆子索性就这么撒下去,盖上一层薄土了事。现在还不是种豆的季节,所以周敏是打算等这些豆苗长出来之后,可以让栗子过来饱餐一顿,完了再将土重新翻过,用来肥地,等到四月左右,再正经的种一茬豆,秋天收获。

    既然不追求收获,自然也就不需要浪费材料了。反正只要泡了泉水,种子出苗就能长得很好。

    今年的土豆种子,除了自家用的之外,周敏也往外卖了一点。虽然钱不多,但好歹是个进项,维持一家人日常生活,请人来帮忙种地什么的,都可以从这其中支取。

    毕竟为了建房子,去年冬天,她手里的存款又差不多消耗一空。

    对于这种总是存不住钱的状况,周敏也很无奈。不过好在这些投资都是看得见的,再说周敏虽然也喜欢存钱,但更喜欢钱生钱,主要是形成良性循环。他们现在还在投入的初期,没有余钱才是正常的。而且这种情形,恐怕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种完了地之后,齐家人却没有闲下来,反而更忙了。

    在周敏的规划之中,正房左边的那一片,会空出来,将来种上各种果树,形成一片果园。规模不会很大,周敏追求的是果树品种齐全。

    去年有了这个规划之后,她就跟齐老费预定了不少果树苗。自家人好说话,齐老费连定金都没收,就一口答应了。所以这会儿树苗送过来,他们就要趁着这个时节,赶紧将之种下去。

    种树是个比种地更耗费体力的活儿,而且这玩意儿,还得懂行的人过来侍弄,任由它自己长,结出来的果子不好不说,还容易有病虫害。所以齐老费过来送树苗的时候,绕着这地方走了一圈,问周敏,“敏敏,你这树种下去了可不算完,总要请个人来侍弄吧?你爹可不会这个。”

    周敏虽然事先已经做了不少规划,但毕竟这件事是头一遭,没有经验,所以还是有很多疏漏。听到齐老费这么说,才想到这个问题。她挠了挠头,道,“之前光想着种树了,这种事我不太懂,还请老费叔指点我。”

    “这也简单,我送你个人,让他把这里照管起来就行了。”齐老费笑眯眯的说,“反正你们家大方,村里人人都知道。只怕他们个个都乐得过来给你当长工。”

    长工跟主人家签订的不是卖身契,但也差不离了。吃住都在主家,什么事都要做,待遇正经还不如那些卖身富贵人家的仆人。不过富贵人家也不买他们这些什么都不会的庄稼汉。

    能去给人当长工的,都是家里没有地也没有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

    大石镇下属的这些村子,不说多富足,但这两年风调雨顺,收成也的确不错。加上如今太平年间,朝廷不说减税,至少没什么多余的摊派,日子倒也过得下去。

    齐老费这些长工,都是十来年前大灾荒的时候收的,这会儿周敏想要收长工,正经很难找着人。

    所以听到齐老费这么说,她不由动心。不过周敏很快反应过来,天上从来不掉馅饼,齐老费家也没听说多出吃闲饭的人,肯匀出一个给她,必然是有所求。

    这么想着,她便笑着道,“老费叔,有什么事您直说就是了。我要是办不来,也不好意思要你的人。要是的确能帮得上忙呢,咱们再谈这事。”

    齐老费也跟着笑起来,“你是爽快人,我也就不绕弯子了。敏敏你也该知道,县城里今年换了一位明公,这位大人可了不得,是去年的新进士,春风得意,这不,一来就给下头下了死令,说要追缴往年欠税!”

    周敏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位新来的县尊大人可真是够虎的。

    收税这种事,在这个年代还是所有官员考评之中最重要的一项。哦,历任高顺县令都收不上来的税,你收上来了,这固然是政绩,但也是在打所有历任官员的脸!官场上的关系错综复杂,你知道谁在关键的位置有人?这样得罪人,将来的路必定不好走。再说,上官也未见得会喜欢这种锋芒毕露、眼睛里只有政绩,完全看不见百姓疾苦的下属。

    既然叫欠税,最终没收上去,那就是一笔陈年烂账,根本算不清楚。其中牵扯的问题必然很复杂,贸贸然要去动,说不好连自己都赔进去。

    更不要说,今年的税都还没收,就放话说要追缴欠税,这当口谁会交税?交了不就意味着你还有余力补足往年的欠税吗?这是给自己挖坑啊!

    若是催逼太急,县里的几家大户绝不会坐视不理不说,下头的小民受不住,闹将起来,真的激起民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想清楚了这其中的关节,周敏只觉得头更疼了。

    齐老费跑来跟她说这件事,还能是为什么?这催缴税收的事,一向都是县衙里权力最大的户房主持。齐世云如今在户房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吏目,等于是差事摊派到他头上来了。

    “老费叔可不厚道啊,”周敏揉了揉额头,似笑非笑的看向齐老费,“长工我也不要了,大不了就是多死几棵树,到时候补上就是。这件事,您千万另请高明!”
【全网热门完本耽美小说 www.dmx5.cc 手机版阅读网址 m.dmx5.cc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